不忘初心,青春无悔 ——韩冰峰
2020-06-10 阅读:148928次
不忘初心,青春无悔
时光荏苒,当我以为我才刚刚上大学时,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硕士毕业了。回顾大学求学的七年,我有很多感触,也想与桑梓家人们分享。
2012年金秋,我满怀希望的走进北京大学的校园,第一次远离家乡告别亲人,一个人在北京闯荡。那天我从西门入校,东西南北都分不清,一路打听才找到宿舍。第一次去中关村夜逛,同样找不到路,开着2G网用导航回学校。现在想想,当初的青涩非常让人怀念。
预防医学专业不是我的第一志愿,但也是我喜欢的方向。医者仁心,我在选择专业时就已下定决心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尽一份力。随着不断学习,我对预防医学的兴趣逐渐加深。从我上的第一课开始,老师们就告诉我们“上医治未病”,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我们在本科期间不仅要学习基础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临床实习经验,最后再掌握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说是任务繁重但收获颇丰。
有了知识的积累,面对科研路上的历练就会轻松的多。我的研究生生涯起始于2016年底,我无比幸运的遇见了我的导师崔富强老师,他在科研道路上对我的指引无与伦比。崔老师时长教导我要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并且一次又一次给我提供学习机会和平台,让我得以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既能下到基层与普通老百姓沟通,协调现场工作,又能进入国际平台实习与交流。如果说我将来能够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定不忘师恩浩荡。研究生期间我参与了很多项目,也参与了诸多会议。与会专家们的批评与指导让我获益匪浅,这些厚重的经验是我们少走弯路的保障。向专家们学习,既是传承,也是责任,是提高自己最有效的捷径,也是自己努力学习的榜样和动力。我想,我的19年求学生涯遇见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一阵阵疾风,让我乘着一叶帆船在知识的海洋中不至于迷失方向,也不会丧失动力。
求学七载,面对毕业,到了人生的又一岔路口。工作or继续求学,我有点犹豫。老师、家人、朋友都给了不同的建议,但是最终还是要followmyheart。找一个深夜,一个人的时候,问问自己的初心。随着对流行病学深入了解和科研学习逐渐丰富,我对传染病流行病学愈发感兴趣,尤其是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研究。在没有疫苗的时代,各种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天花,曾经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几千年来,天花使无数的人死亡或毁容,每四个患病者中就有一个死亡,其他三人虽然幸存但会终身留下难看的瘢痕。但自从1796年英国的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发明了牛痘疫苗,让人类向传染病发起攻击提供了新的装备,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198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成功消灭天花。这样,天花成为最早被彻底消灭的人类传染病。到20世纪末,已有30多种有效安全的疫苗出现。这些疫苗所针对的传染病有的被消灭,有的发病降到了很低水平。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也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我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乙肝疫苗,众所周知,乙型肝炎目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虽然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已达到99%,但是由于中国在1992年才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进行管理,27岁以上的人群除自身主动进行免疫外没能被国家政策覆盖到。如何在成年群体的高危人群中经济有效的普及乙肝疫苗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且乙肝感染严重的国家。我们的团队致力于此课题,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也希望能够更深入的去研究它。于是我不再彷徨,决定继续攻读这一方向的博士学位。我今年26岁,可以说19岁以后的青春都在学习医学专业,我愿意在这人生岔路口上重拾自己的初心,将未来3年的青春继续融入医学学习上。不为出人头地,只愿减少人类病痛,实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美丽的北大校园是个能够熏陶并改造人的地方,我有幸能在这里度过七载,将来还要继续度过三个春秋。愿我能不负学校与老师的栽培,纵然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韩冰峰
2019年7月16日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