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旅 - 梦之缘

爱之旅

让崇高融入青春的奋斗——韩文颢

2020-06-10  阅读:156137次

让崇高融入青春的奋斗

——五年“筑”梦,感恩一生


在毕业季谈青春永远是这么让人莫名感动,感慨时间流逝,感叹人迹匆匆,感慨着自己在这几年中的各种不容易,感激那些曾经陪伴在自己身边、而又不知在何处的星光般闪耀又虚幻的人们。在毕业季的尾巴, 把他们抓住吧!用文字记录它们,记录五年来的奋斗,记录每一个难熬的凌晨;用真情来怀念他们,怀念他们的陪伴,怀念每一个善意的脸庞。

我的专业是建筑学,一共读五年,每一年都有独特的体会与思考,回忆满满。

求学的第一年是苦涩的,但信念是坚定的。

我的专业是建筑学,一个跟其他理工科都不同的学科。它需要艺术的修养,需要超乎数学公式的创意。这对我这个木讷的理科生来说是难透了。每次的设计课我都是吊车尾,“没有美感”,“设计的有点可笑”是我经常听到的话。

但说来也奇怪,那一年的我一点都没有觉得自己学得不好,一点也没有觉得自己不适合。木讷但坚持的性格让我在没有看到“棺材”前,绝不亲手葬送自己。并且很巧合的是,我在建筑学概论这门课上学到了中国建筑师们寻找中国建筑样式的艰苦故事,深受感动,并且暗自立下了一个小目标,未来五年,我一定要设计出我自己眼中的“中国”的建筑。

苦涩但并不灰暗,反倒是充满着希望。

第二年是金色的,却也是痛苦的。

这是入门的一年,经过第一年的积累,我的美学修养有了一定的提升,几个专业课老师的谆谆教诲也让我的设计能力飞速提升。这一年,我设计成绩飞升,甚至让我一度以为我要学出门道儿了。

但到了下半年,灰暗降临。电脑软件的不熟练让我备受煎熬,设计难度的增大让美感的欠缺又再度暴露。看到周围同学们设计水平的飞升,我第一次感到了痛苦,开始问自己,是不是适合学习建筑呢?

到了第三个年头,打击与挫败是主旋律,但回头想想,收获也是最大的。

这一年我总是期待满满,总是付出全力,但结果都不太好。第一个设计我读了20多本作品集,但拿到了最低成绩。第二个设计我连通3宵,却换来了“没有美感”。第三个设计我痛定思痛,拿出全部精力应对,结果是“普普通通”。最后一个设计,我抓破头皮想创意,结果“让人看不懂”。连续挫败,没有人认可,我的信心开始动摇,开始受到煎熬。但似乎内心开始变得坚强,基本功在不断的挫败中得到锻炼。

但说来也奇怪,自信消耗殆尽的时候,好运气来了。在没有报任何期望的情况下,我作为第一作者得到了霍普杯国际大学生竞赛的三等奖,作为团队主创获得了绿色建筑设计竞赛的三等奖。现在想想,大三一年确实积累了超多,一切并非运气。在最艰辛处,依旧心心念之,纵使受到伤害,收获也自会到来吧!

第四年,是自我思考的一年,开始认清自己,也认清了什么叫建筑,怎么学建筑。

大三的煎熬,让我开始消沉,但思考并没有停止。上半学期的设计,我没有大三那么用心钻研设计,而是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美”,什么是老师们喜欢的“设计”。苦思无果,却突然释然:回顾过去,我一直以成绩,以老师们的评价为标准,而我的内心究竟如何思考我竟一无所知。建筑和许多学科一样,是综合复杂的,没有答案,甚至没有较为优秀的答案,只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下半学期,我开始调整心态与方法,专注内心,即便如同阿Q一样自我欺骗,也破釜沉舟般走下去。最终依旧没有取得很高的成绩(我也认识到自身的差距),但最后的设计让我内心很充实,我觉得那是我喜欢的方向,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会找到我自己的“中国”建筑。

“筑”梦的第五年,是收获果实的一年,同时也是“筑”未来的一年。

因为前四年的拼搏与坚持,我被保送了本校的研究生,继续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习;我的毕业设计得到了校内外的老师与评委们的好评,拿到了19界毕业设计top10;与同学合作的作品拿到了“台达杯”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三等奖。

收获满满,期待更多!未来是“梦”到“现实”的过程,沉迷于做梦和幻想固然让人心情愉悦,但我更加期待倾尽全部所实现的现实照进梦想的那一刻!

回首这五年,才发现过去的不易现在看来有些可笑和荒唐,这是雨过天晴后的风淡云清,更是理性思考后的经验教训。所谓的艰难不过是酒足饭饱后的自我怀疑,所谓顿悟不过是做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并且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其实自我的奋斗很简单,只是坚持每一天都这样做很困难罢了!让我坚持每一天的,是奋斗的环境——周围的人。我深切地体会到,这些人才是我成长的核心动力,是我最珍贵的感动。

要感谢朋友们,他们每天的陪伴陪我度过了或喜悦或难过的每一天。一个人走会走的很快,但一群人走才会走得长远。朋友的存在就是持之以恒的润滑剂,让生活长久。

要感谢家人,他们让我内心踏实。艰难的时候,他们用朴素的道理循循善诱;消沉的时候,他们一语捅穿,严格批评;迷茫的时候,他们永远陪伴在听筒那头,纵使帮不上忙,也要传递支持的信号。家人永远是我一切的底气,是我手中的王牌,是我动力的源泉。

最后,深切地感激桑梓基金。五年的资助并非仅仅是经济支持,更多的是自内而外散发的桑梓精神的熏陶。基金会老师们热情亲切,让距离感消失;学长学姐们无私帮助,亲同一家。在这样的组织中,人会自发的想要加油努力,想要付出奉献!

说了这么多,才总算明白,青春给予我的感动并不是深夜的流泪伤感,亦不是晴空下的振臂呼啸,而是每时每刻充盈内心的感激之情。走过这段青春华章才幡然领悟,一个人存在于世,成人而立,并不是自己的决定,而是万事万物的成全,是千百双手的帮助,是时代大背景的支撑。因此我深切地感激着!感激岁月,感激自己,感激朋友,感激亲人,感激现在这个时代!我期待未来也能心怀感激之心,继续探索未来的路;同时心怀感动,去报答帮助我的人,去报答让我成才的这个时代!



相关内容:


Copyright @ 2007-2024   宝坻桑梓助学基金会 版权所有

地址:天津市宝坻区广川路16号(教育局三楼 )

电话:022-29241852 022-29241853

传真:022-29241852,举报电话:29241852

津ICP备2021004988号-1 网站维护 负责人:王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