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旅 - 爱之旅活动

爱之旅

李瑞环的一个秘密

2014-06-10  阅读:12732次

    2006年1月,从天津爆出一条新闻:李瑞环同志十年间拿出个人资产53.3万元,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资助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48名贫困大学生,而且这种资助至今还在持续中……

    这条新闻轰动了社会,许多人为之动容。但与此同时,许多人也感到很好奇:十年前,李瑞环同志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他资助贫困大学生是怎样进行的?资助学生的钱又来自哪里?

    老秘书揭开大秘密   
   
    天津市老同志方放堪称李瑞环同志的“终身秘书”。当年李瑞环同志任天津市委书记、市长时,方放是他的部下。后来李瑞环同志进京,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方放经常应召去北京帮忙。如今李瑞环同志退出领导岗位,早已离休在家的方放,又给老市长当起了“业余秘书”。

    探知到这一秘密,记者叩响了方放的家门。得知记者的来意,方放热情地说:“你算是找对人了,此事一直是由我经办的。过去瑞环同志在任时,再三叮嘱我不许透露此事。如今他已退下来了,我看也就可以说了。”

    方放年长李瑞环10岁,后来虽然不再是李瑞环同志的秘书,但李瑞环仍然喜欢和方放聊天、谈心,俩人处得像朋友。李瑞环在天津出书的事情由方放经管,他心里有事也愿同方放说说。

    1996年春天,李瑞环回天津探亲,闲暇时和方放聊天。李瑞环突然问:“咱那书稿的稿费是不是还有一点?”

    方放说:“有啊,您要用?”

    李瑞环说:“那你就帮我办点事情吧,每年从稿费里拿出一部分钱来,给天津市委教卫工委,让他们分给家庭经济困难的一些大学生。可绝对不能说是我给的,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方放说:“行啊,这可是好事。但哪瞒得住呀?这钱出自我手,又不是我捐的,教卫工委的同志们一猜就会想到是您啊。”

    李瑞环说:“他们知道了没事。你替我转告他们一声就是了,一是不许外传,二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方放追问一句:“您是只捐这一次,还是打算以后还捐?”

    李瑞环说:“争取年年捐。稿费不够了,我想办法。”

    于是,那一年,方放从由他经手的李瑞环同志的稿费中拿出5万元,交给了天津市委教卫工委。教卫工委通过教委,很快把这笔钱分别发放给南开大学的何伶俐、张桂琴和天津大学的单玉强、郭锋彪等12名学生,他们全是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贫困生,分别来自于甘肃、湖南等十个省市。

    12名学生莫名其妙地突然收到一笔助学金,谁给的呢?他们要求知道真相。同样学校里的老师也想知道捐款人究竟是谁。信息反馈到方放那里,方放征求李瑞环同志的意见,李瑞环说:“一定要替我严守秘密。若实在推不过去,就说是一位老共产党员。”

    “一位老共产党员”?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师生们猜测可能是一位离休的老干部,谁也没有想到会是国家领导人李瑞环。

    老秘书解释助学动因
   
    问起李瑞环同志助学的动因,方放回答记者说:“平时瑞环同志和我聊天时常说一些心里话,所以他的一些心思我知道。助学这件事,我看动因有三个:一是作为老市长,瑞环同志对天津怀有特殊的感情。记得1989年6月他离开天津到中央上任的那一天,我和李建国、郑质英陪他坐在一辆车里。汽车沿着中环线、外环线行驶,走到哪儿,他说到哪儿,一路上,他的眼泪不住地往下掉。二是瑞环同志和天津的大学生们有感情,他对教育工作特别关心。过去他当市长时,我曾多次陪着他考察天津的几所大学,与大学生们对话、谈心,他甚至把商委富有管理经验的干部调来协助大学搞好食堂经营工作。三是瑞环同志对求学难有很深的感受,小时候他家很穷,上不起学。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起贫困学生的窘境,他至今感受犹深,并说那些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大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帮助。”
   
    座谈会上吐露真情
   
    到2003年,经李瑞环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已有105人。这些学生中有许多原本已做好了退学的打算,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帮他们度过了难关,他们感激不尽,强烈要求知道“一位老共产党员”究竟是谁?教卫工委负责人一次又一次地请示李瑞环同志,希望他能与那些学生见上一面,对于那些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鼓励。方放也劝李瑞环说:“反正您现在已经不是国家领导人了,这种事情您完全可以做得随意一些,就算是一种社会活动也好,何况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一种教育。”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方放和教卫工委的同志三番五次不停地劝说,说得李瑞环动了心思。特别是受助的大学生们写给“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来信,让李瑞环看到那些孩子是那么真诚、可爱,他答应了大家的请求,于是就有了2004年10月21日的座谈会。

    在那个座谈会上,李瑞环同志说出了他助学的原因。他说:“我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我本人对上学、教育和人才有一点亲身的、特殊的感受。我是天津宝坻人,农村的,家境很穷,兄弟姐妹7人,上不起学,小学毕业后经常去做农活儿。17岁去北京前,种地、赶车等,我都做过,12岁开始织布,非常苦。但我很小就喜欢书,到处找书看,亲戚、邻居的书,我总是想方设法借来看。记得有一年春节,我才十几岁,母亲叫我担两捆茬子(注:高粱秆儿根部)去城里卖,然后买几根油条回家包饺子过年。到城里我把茬子卖了,回来时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在卖书,书名叫《巧合奇缘》。我听说过这书名,就问他这本书多少钱?一问价钱不贵,就用卖茬子的钱买了这本书,很高兴地回家了。到家后我才想起油条没买,母亲问我油条在哪里?我说钱买书了。母亲非常生气,说过年没有油条,怎么包饺子?她拿起笤帚就打,我光着脚往外跑。腊月三十晚上,屋子外面很冷,我有个本家大嫂把我叫到她家,用被子给我暖脚。夜里,母亲去找我。那大嫂跟我妈说,他又没干坏事,没油条,我给你一根。母亲把我领回家,拉着我的手哭着说,妈妈知道你喜欢书,读书是好事,可是咱们家里哪有钱给你买书呀?这件事一直激励着我,所以我深知渴望读书的人心情的急迫性……我讲这段故事,就是说年轻人如果有机会上学,而由于经济困难不能上学,这将是他一生的遗憾。造成这种遗憾,无论他一生做什么工作,都会对他产生打击和影响。”

    在座谈会上,李瑞环同志还谈到了他助学更深层的动因:“我国的市场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生活、社会面貌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变化。但在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良风气,形式主义、沽名钓誉、以权谋私,各种各样的贪污腐败行为让人深恶痛绝。每当我看到这样的案子时,总会联想到我们有多少革命前辈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我的心里十分难过,夜不能寐,有时穿着睡衣里里外外地走,想这些事。我做这件事用‘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是想使大家知道共产党员绝大多数还是真心实意地想为社会、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和好事。沽名钓誉者有之,贪污腐败者有之,但毕竟是少数。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党的形象,增强大家的信心。”
   
    助学金来自哪里?
   
    在座谈会上,李瑞环同志对助学金来源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这个钱不多,来源有几个部分,我要说一下,要不然容易造成误解,有人会说这么大的官弄点钱还不容易?像那些贪官一弄就弄几千万。第一,我写过两本《为人民办实事随谈》、两本《城市建设随谈》,还有一本《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的册子,我还发表了若干篇文章和讲话,还有给京剧团改过若干个剧本得到的奖金,这是这个钱的主要来源。第二,在中国公务员里我算是工资最高的,由办事员、科员、科长、处长开始说,说到底就到我这儿了。我每年从工资里拿出固定部分来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当我没当过这个官,没赚过这些钱。第三,我的两个儿子及儿媳工作还可以,每到我的生日他们都想尽孝,每逢过年都想给我送点礼,我就找他们正式谈判,你们想送我东西,值多少钱,都变成现钱,把原来买东西的钱都变成定数,收入好的,每人一万;收入差点的,每人五千。此外我老伴儿的工资拿出一半也用在了这里。我跟我孩子们讲,尽管你们的钱很有限,但要让你们懂得这个道理。”
                     
    令人动容的遗嘱
   
    记者采访了几位受助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年时间里,李瑞环同志资助了148名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几乎都从一个因家庭贫困而自卑、甚至是绝望的孩子,成长为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青年。如今这些大学生中,有46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24人在读研究生,4人在读博士生。毕业了的62名学生里,在工作岗位上干得都很出色,其中7人因为做出了成绩,已经受到了嘉奖。李瑞环同志的心血没有白费。

    2005年,李瑞环同志的著作《学哲学用哲学》出版发行,他把所得稿费再次捐赠给在天津上学的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天津市教委准备用这笔助学金,从2006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资助100名贫困大学生。

    方放告诉记者,资助贫困大学生是瑞环同志的一贯心愿,他多次讲过,这件事要尽自己所能一直做下去,直到他身后。记者问方放,“身后”是什么意思?方放说,1998年他随瑞环同志到大连视察,瑞环同志曾郑重地委托他把一封遗嘱转交天津市委张立昌同志。信中说,他对天津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身后的事要委托天津办理,他逝世后遗留下来的东西孩子们都不继承,全家商量好了,统统变现资助在天津上学的贫困学生。方放当时还曾问过瑞环同志:“你才60多岁,身体又非常好,急着立遗嘱干什么?”瑞环同志说:“不少人的遗嘱都是在弥留之际立的,很难真实体现本人的意愿。我现在头脑清醒,天津熟悉我的人也都在位,正好把我的心愿告诉他们,可以如实记录在案。”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