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求理,知行合一
2010-11-03 阅读:45108次
务实求理,知行合一
——读李瑞环同志新著《务实求理》 作者:蔡宁伟
刊载于《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6月8日第七版 作者:蔡宁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新书《务实求理》选编了李瑞环同志在中央和天津工作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文稿117篇,绝大部分内容是第一次正式公开披露。全书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李瑞环同志多年从事领导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思想精髓,是他思想的全景式展示,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与《学哲学用哲学》、《辩证法随谈》两书的文风一脉相承,《务实求理》的文字朴实无华,正体现了作者求真务实的风格:实践中有大智慧,简单中有大道理。
李瑞环同志的从农家子弟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成长经历本身就充满了传奇。他曾经谈到自己的家境、读书、工作和学习云云。这里,我归纳了四点。
家境平常——甚至贫寒。“我没读过几天书。大家看我的简历,没有专门上学的经历,不像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哪年中学,哪年大学,哪个国家留学。说我是上了6年小学,实际上由于家境贫寒、要干很多农活,那6年学也是断断续续。”李瑞环同志还回忆到:“我们老家过去吃粮分五等:一等是白面,二等是亚麦,三等是玉米,四等是高粱(高粱又以白高粱为好、红高粱次之),五等是粮食(主要是玉米和高粱)加麸皮或糠。我们家经常吃的是第五等。我有个二大娘,老两口没有孩子,日子过得比我们家强一点,她时不时给我些玉米饼子或高粱饼子,放在火盆上烤烤吃。我对她非常感激,参加工作后,每年都要给她一些钱,直到老太太去世。”
喜欢读书——甚至渴望。“我很小就喜欢书,到处找书看,亲戚、邻居的书,我总能想方设法借来看。记得有一年春节,我才十几岁,母亲叫我担两捆楂子去城里卖,然后买几根油条回家包饺子过年。我在街上看到一个老头儿在卖一套书,书的名字叫《巧合奇缘》。我一问价钱不贵,就用卖楂子的钱买了这套书,很高兴地回家了。到家之后,母亲问我油条在哪里,我说钱买书了,母亲非常生气,说过年没有油条,怎么包饺子。她拿起笤帚就打,我光着脚往外跑。腊月三十晚上,屋子外面很冷,我有个当家大嫂把我叫到她家,用被子给我暖脚。夜里,母亲还是把我找回去了,她拉着我的手,掉着眼泪说,妈妈知道你喜欢书,喜欢书是好事,可是咱们家哪有钱给你买书呀?”
工作艰辛——甚至艰巨。“我一生为学习所付出的艰辛,在学习中所碰到的困难,是许多人难以想象的。我很早就当了劳模。劳模是什么概念?那时候的劳模简单说就是:干得多、干得快、干得好,吃苦多、吃亏多、奉献多。多干、吃亏几乎成了劳模的缩影。我至今还记得张百发同志当时作报告讲的一句话,叫‘学吃亏,会吃亏,经常吃亏不皱眉’。我是一个劳模,还是一个突击队长,不脱产,还得多干活,学习的时间只能从比别人更少的休息中去挤。那时的工棚是通铺,你要在工棚里点灯看书,别人就没法睡觉。夏天比较好办,冬天只好穿上棉袄、大头鞋,戴上口罩,到路灯底下去学习。算计时间,节省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成了我一生的习惯。对我来说,从来没有无用的时间,包括零碎时间。每次睡觉以前,我总是要想一个题目,总怕早睡着了。碰到大的难的问题,不是趴在桌上想,而是躺在床上想。我的若干篇讲话、文章的提纲,几乎都是躺在床上想出来的。我这一生为学习吃的苦实在太多,我确实很累,需要休息,需要轻轻松松地读一点自己想读的书。这是我长久以来的愿望。”
坚持学习——甚至终身。“50多年的工作过程中,我没有赶上真正脱产学习的机会。粉碎‘四人帮’后不久,我在中央党校呆过半年。那时中央党校刚刚恢复,校舍破烂不堪。时任副校长的胡耀邦同志与我比较熟,就经常让冯文彬同志找我去党校干这弄那。我当时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兼基建指挥部总指挥,顾不过来。耀邦同志就通过中央组织部下令,让我上党校学习。我对耀邦同志说,你在中科院挨批时有一个‘五子登科’,其中两个‘子’(房子和炉子)与我有关。这次我什么都给你管,如果你再挨批,又得给你捎上。我当时是局级干部,由中央下令上党校学习算是个特例,因而在北京市引起了很多猜测,我那时的领导赵鹏飞同志还以为我要高升了,其实他不知道这又是一次半工半读。我的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课程,我的文化知识、建筑专业知识和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几乎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的。由于学习底子太差,我几十年来一直在补课,有时简直是‘恶补’。”
《务实求理》中的很多具体问题是关于领导层是如何讨论、如何看待、如何处理的,也能从中看出高层的决策过程。其中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城市规划、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等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我特别喜欢《少讲空话,多干实事》这一章。我想,只有关心实际问题,努力解决它,才是真正为民着想,才能实现富国强民。事实上,李瑞环同志也是如此,以坚韧的意志和博大的胸怀攻坚克难、苦中作乐,可谓:知行合一。
相关内容: